與正在經歷中的父母分享~
轉貼自劉志勝
原文為簡體字
觀察六歲兒童的變化—-Ruth Ker
在華德福運動中,常常提及九歲之變。但是六歲之變呢?這段轉型期,常常被稱之為“第一個青春期”,孩子會面臨非常多的轉變。這些轉變會帶來反常的行為,即便是很快適應的小孩也會這樣。在幼稚園工作多年,我看到很多“時而迷惑又可怕”的大孩子。這些經歷即讓人羞恥,又發人深省。
很明顯,在六歲左右,孩子開始經歷許多變化。作為幼稚園老師,我們必須面臨孩子們的這些需求,有意識的支持孩子們度過這樣一段不可避免的重要時期——六歲之變。史代納博士在《教育的本質》中提到,“我明白人們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到了兒童在此階段身心的變化。然而,這些還不足以瞭解人類在這個年齡階段的整個成長過程。作為教育者,瞭解這個非常重要。長牙只是這個轉變過程中最明顯的跡象。機體內還有許許多多的轉變,只是難以從外部觀察得到。
作為老師,我們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要更加深入地觀察六歲之變。我們的同事和孩子的家長都受益于這次的研究。孩子長牙時,對於他/她身邊的所有人來講,都是個艱難的時期。因此,瞭解著時期的變化,並與他人分享是非常有意義的。
瓊·奧蒙木在她的文章《準備好上一年級》中,把這個轉變比喻成“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她指出,小孩在六歲轉型期不僅僅經歷著簡單的線性轉變,而是在各個層面經歷著不同的轉變。
僅僅是這個意識就可以使我們與小孩保持同理心,以同情的態度回應孩子“我知道你在經歷轉變。我愛你這些新的變化,我會幫助你一起成長。”當然,我們從來不會直接給小孩這樣講。然而,作為照顧小孩的人,如果我們內心準備好了觀察並適應孩子新的行為的話,孩子及家長就會更加放心。這樣,小孩才會覺得在尋求新界限時有安全感,同時我們適應孩子的變化,家長也會相信我們真正理解他們的孩子。作為老師,我們給家長介紹六歲轉型期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之後我們還會提到這點。我們還可以鼓勵家長自己做研究,提高觀察技能。畢竟,他們與小孩有最近的接觸,還可以底特律我們完善整幅圖景。
在五歲到六歲半期間,我們開始注意到,孩子們除了一直以來的模仿之外,還在尋求更多的資訊。我們先來看看這時期一些自然的變化,再來辯別這些變化是什麼,我們如何回應。這些變化可以通過孩子如何回應他/她周圍的世界看出來。對小孩的發展感興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回應。這種充滿愛的關注還會幫助我們,漸漸的,發展我們的感官,以洞察積累這些轉變的本質。
我與同事和家長分享過兩幅圖。第一幅是每三年自我體入世的波浪圖。
我們知道,自我體入世的每個三年迴圈,對於講,者意味著不同程度的分離。這種新的狀態類似於抽離感,特別是在九歲以後。對於小點的孩子,他們越來越有能力從活動中抽離出來。這種反應也表明了家長、老師、或其他人制定了清晰的規則。六歲的時候,小孩的生命體開始更多地與父母分離。幼稚園老師在這時必須意識到,家長和小孩會有“被撕開”的感覺,不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有時,家長突然想讓孩子在家上學,因為他們覺得小孩離他們越來越遠了。有時,小孩不想上學,或是時而抱著家長的腿,時而又告訴家長他們想獨自去學樣。“媽媽,請你留在車裡。我今天想自己進校們。”
這讓我想到薩利爸爸天抱著薩利來上學的情景。薩利平時在玩的時候非常有創造力和想像力,她很愛到幼稚園來。兩周以來,我們從她外在的行為注意到一些變化,因為她不再是平靜地在那玩裝扮的遊戲了,而是非常想去運動。我們確信她正在經歷一些變化,因為她的腿和身子也長長了。讓我們驚訝的是,有天她來幼稚園的時候,把腦袋縮在爸爸的肩膀裡,說:“我不想上學。每個人都對我不好。”
那是,薩利爸爸就準備帶薩利回家了。我朝他眨了下眼睛,讓薩利和她的朋友去採花,然後和薩利爸爸聊了我們觀察到的薩利行為上的變化。我們再看薩利的時候,她和她的朋友們玩得正開心呢。薩利爸爸感激地回到家,意識到薩利在向他展示她在經歷變化時一些新的感受。往往在小孩獨立之前,還會經歷一些倒退的現象。幾天之後,我聽到薩利跟她朋友說:“你們亂箭嗎?我今天把爸爸推開了!我說,爸爸你走吧。”
我想提的是,我會在每個學年開始的時候跟家長講到六歲之變。我告訴他們,要對孩子巨大的變化有心理準備,並講得很詳細。在孩子在身體和行為上表現出變化之前,與家長建立和諧的關係是很重要的。我告訴他們,雖然有許多常見的身體和意識變化,但每個小孩表現的方式不同。與家長多管道的溝通也很重要,這樣才能順利地進行觀察合作,已形成一種合作的共識。一旦孩子在堅實的愛中度過了轉型期,他們就可以更加平和的回到周遭去生活。孩子們也需要老師與家長合作,這樣才能在家和學校都得到一貫的支持。
從薩利這樣的小孩看出來,小孩的變化是多方面的。當然身體上有顯著的變化,但是這些變化也影響其他方面的發展。下面看另一幅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
我們知道,每個七年的發展都會有意志、情感和思考上的側重。在這每個七年當中,又有小的意志、情感和思考上的萌芽,為以後的發展做準備。我們可以畫一幅形線圖來表現。
複雜問題簡單化,這可以幫助我們看出一系列的問題。看下五歲半到七歲期間,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經歷了許多變化。未來的情感開始進入(常常會在小孩畫的冒煙的煙囪中變現出來)。隨著思想慢慢覺醒,圖景和想像力的萌發在第一個七年結束的時候在思考/意志方面變現出來。從出生到現在,思考、情感與意志第一次在小孩身上同時強烈地並存。當然,這還不能跟成人或姐姐哥哥相比。很少有人理解小孩此時的經歷。、情感與意志同時以雙倍意志的劑量在小孩身上運作!
請注意,我們作為成人,體驗到的思考、情感與意志的能力與小孩是不同的。當大人看到這些種子力量在孩子身上呈現的時候,我們就躍躍欲試,想給他們更複雜的回應。
邁克·格博士告誡我們:“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美麗的夢幻意識,再溫和地引導他們覺醒過來。我們不要過快地失去他們,而是引導他們出來。如果他們在早幼期間沒有好好地經歷夢幻意識,到了成人時期就可能回過頭去尋求失落的天堂。他們通過毒品等尋求夢幻意識。我們在童年時都有些類似於吸毒的經歷,色彩、圖像這些都那麼生動,我們簡直可以活在當中。”
想像力的工作
前面已經提到,很多大人喜歡用理論思考的方式教小孩,特別是到了他們六歲的時候。然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我們與他們生動的想像力相連。事實上,史代納博士在《孩子的王國》中提到,我們如果用思考的方式而非用圖景的方式跟那時的小孩講話的話,我們實際上是毀了孩子。在《教育之根》中,史代納博士還提到:“我們就會特別滿足于教孩子一些他們幾年後可以重複的東西。但這就像我們在孩子三歲的時候給他做一雙鞋,期望他十歲時還可以穿一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任務就是教給小孩靈活的思想,在他們心靈裡成長……我們必須參與孩子內心的活動,並且把它作為一種享受,給予孩子內在靈活的東西;隨著身體漸漸成長,這些思想、情感、衝動也在成長,很快地他自己也會轉化這些既得的知識。
也是在《孩子的王國》中,史代納博士建議我們在孩子換牙的時候,需要給他們“心靈之奶”,我們“必須對於孩子換牙的變化興致高昂……你得讓孩子內在的本性來決定你需要為他做些什麼。”幾年來,我都在思考“心靈之奶”這個詞,在這本書的第二部分我也提到關於老師如何給幼稚園大孩子提供“心靈之奶”的一些想法。
有位六歲小孩是這樣表達史代納博士提到的“換牙時的覺醒”的。她對家長說:“媽媽,每樣東西都變了。你和爸爸變了。樹看起來也不一樣了。就連我們的貓也與以前不同了。還有,媽媽,好像我都不知道怎麼去玩了。”另外一個孩子說到:“太無聊了。在家無聊。上學無聊。我得逃到童話媽媽的小屋去。”這兩種表達反映出了弗萊婭·傑夫克說的“意志和想旬力的危機”。如果我們有幸聽到孩子們說類似的話,我們就知道他們那時需要特別的關注和支援了。弗萊婭·傑夫克還說到:“大多數孩子都會有明顯的危機,特別是那些極富創造力的孩子。在孩子發展中還有更多的變化,因為從內部建構系統身體的力量漸漸地從四肢和新陳代謝系統中解放出來。意志需要重新和孩子正在覺醒的思想統一。這需要一段時間。有時小孩的想像力不那麼豐富了,意志也好像癱瘓了,他們會問:“我們該做什麼呢?”或者說:“我很無聊。”
這段時間,孩子也許會感到迷惑,他們會感到失控。他們的身體在變,意識在變,與世界的聯結也在變。下面就讓我們更具體的來看看其中一些變化吧。
身體的變化
在身體上,們知道生命體正積極地在穿透並工作於小孩的身體。孩子們試著打破遺傳,形成自己特別的把身體。當生命體穿透了身體最堅實的部分——骨骼的時候,生命體就可以自由地做下一步新的工作了。教育者以前很關心孩子們乳牙的脫落和第二次長牙,但是如今我們更重視六歲時臼齒的出現,把它看成孩子準備好換牙的跡象。
通過孩子的運動,展示了孩子身體內在的生命力的活動,所以孩子現在需要更多狂熱的動作和奔跑,一刻不停地去尋找運動。我們可以這樣說,他們在盡力適應自己生命力的工作。作為老師,我們要用溫暖和“這些很快就會過去”的態度去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機會,讓他們用運動來表達這種轉變。為此,我們需要訓練我們的觀察能力和我們的耐心。孩子們就像鍋裡沸騰的水一樣,開學的時候,還可以在桌前坐好、安靜吃飯,現在他們一下子變得坐不住了。我們也開始注意到孩子的四肢開始長長,腰際、手腕和脖子開始變得更加明顯,嬰兒肥也在消失。同時,他們臉上開始出現了酒窩。年長的孩子愛上了充滿挑戰的課,比如冒險徒步、跳躍、使用真正的工具,有目的的勞動和奔跑遊戲。我發現,傳統的這些遊戲就是非常理想的工具,在這個變化時期幫助他們社交,支援他們建立對這種有組織運動的需求。幫助別人——比如幫助農民清理糧倉、喂雞、剪羊毛、早晨散步的時候撿垃圾、除稻殼、清理戶外農具並上油、修小路、修葺篝火堆、花園——所有的這些事情都可以幫助孩子的意志力。我們在孩子早年的時候非常精心地安排這些活動,去滋養他們。如此,現在所有孩子的活動變的更有道德意義,而非無意識的狂亂行為。
我發現,每天早上請一兩個孩子來扮演“國王”來帶領我們早上的散步,有很好的效果。當這個班級理解整體的概念的時候,我開始便這樣的練習。如果這個帶頭的小孩走的太遠了,而別人落在後面,我就會用鈴鐺把他叫回來。然後再另找一天讓他再帶散步。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控制他們的衝動。當他們以後再犯同樣的錯誤的時候,他們能夠記得之前的教訓。如今我們早晨已經走到高年級學生的操場了。最近我們做了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我們從堆肥當中挖出那些被蚯蚓弄鬆軟的土壤,鋪在操場上。之後我們會在操場上播種,讓這些草長得更好。很多孩子每天都會這樣說:“這樣的話大孩子就會很感激我們做的這些工作。”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有責任幫助孩子找到有意義的活動和管道,這樣我們可以幫助他們的生命體更好的完成在身體當中的任務。
這些變化也體現在他們身體的成長和胃口的增大。他們常常想把積木搭到天花板去,或者在戶外的時候,他們就想爬上房頂。如果他們可以在受保護的同時,滿足這種伸展的需求,就太幸運了。我曾經參觀過一所幼稚園,老師把一根結實的粗繩栓在樹枝上。在老師的監護下,孩子們自己沿著繩子爬上爬下。
這樣的伸展也表現在其它方面。在孩子的繪畫中,我們會看到梯子和Z字形。孩子們在向我們展現他們長牙和肢體成長的經歷。當然,同時也會聽到他們抱怨肚子疼或關節疼。此時的伸展可能會伴隨許多孩子無意識的身體感覺。他們也許不舒服和這些身體感覺有關,但我們知道可能與此時小孩的成長有關,就會更加理解他們。
更加隱蔽的是,小孩也在學著跨越橫豎的中心線,左右一方開始主導。拍手的練習,比如“熱十字麵包”、“熱騰騰的豌豆粥”、“小小航海員”,以及在晨圈時帶入交叉的動作都會對小孩有説明。跳繩可以有節奏地幫助孩子的平衡感,讓運動更有規律。在第五章裡有很多跳繩的歌。
孩子的節律體系更穩定的時候,對稱和平衡的圖案就會更多地出現在孩子的繪畫中。常常圖畫中的人物都站在大地上,而且天地的界限很分明。有時我們在一年級的線畫中可以找到對稱性開始發展的證據。
有一天,我無意中看到一個小孩很專注地把整頁紙塗成了大紅色。那天晚上,她媽媽說她高燒到104華氏度。好像她也沒有生病,但是第二天回到學校時好像變了一個人。不久她的四肢開始長長,她還做了一個生動的一年級的夢。孩子在度過六歲之變時常常伴有發燒。在這本書的第六章中,還有更多關於發燒的資料。
情感與社交變化
也許最為顯著的個人變化就是情感與社交上的改變了。有的是孩子是虛張聲勢 ,有的孩子內在會有很大變化。
我見過的其中一種反應就是孩子們要當老闆。他們會指出家長、老師和同伴們所有的錯誤。在形成時間觀念(之前、之後,等等)的時候,有的孩子會在晨圈時很快地在其他孩子之前讀完晨誦,或者在散步時走在每個人的後邊。他們不再無意識的與每個人做得一樣。有些孩子喜歡與眾不同。
他們會長時間的談論誰是“大老闆”。我們常常聽到孩子們說:“但是我是老闆!”“我道,你是最大的老闆,你是第二大的老闆,你是第三大老闆,我是第四大老闆,而且我要告訴你們該做什麼!”經常,他們的玩伴或者權威人士會聽到他們說“你不能管我!這時,就要讓他們知道事實真相。“老師知道這裡的規矩,”或者就像我告訴孩子的那樣:“這是我的工作,你的天使讓我來幫你。”這時直面孩子會讓他們受益匪淺,而且中立鼓舞的語氣會讓孩子在巨變之時同樣明確界限所在。這樣他們才會松一口氣!
還有一方面的轉變體現在孩子意識上的改變。他們之前是與玩耍的物體融為一體的,現在他們有了想法,並要去實施。弗萊婭.傑夫克是這樣描述這種轉變的:“玩耍的動機不再來自於外部的事物,越來越多地來自於內心。這意味著孩子現在有了內在的圖景,是她過去經歷的形成的圖景,然後她可以把這些圖景帶到玩耍中來,不論時間、地點、人物。”如上所述,孩子在這時可能煩躁,也許會無精打采,也許在玩耍中作為旁觀者,直到他們可以運用新的能力為止。
這並非壞事。如果小孩不是很焦慮的話,這是個很好的轉型期。然而,如果老師覺得這持續了太長時間,就要讓孩子當老師的小幫手(希望是一次一個孩子),這是讓他們回去參與玩耍的很好的一步。在幫助老師或者觀察別人玩耍的過程中,孩子常常可以找到一些有趣的東西。通常是年幼小孩的玩耍激勵大孩子再次回到玩耍當中去。有時大孩子喜歡幫忙佈置一些創造性活動,或者給偶戲佈景。幫年幼小孩也很有意義——系鞋帶、帶著孩子散步、穿針、幫助手工、等等。令人激動的是,有天大孩子可以自己烤麵包、煮湯、或打掃整個幼稚園。
這種新思維還表現在孩子們把手編的線結成不同形狀的繩子,蜘蛛網、或是電話線。他們有意識的圖景讓他們需要把這些變成現實。我們需要幫助孩子發展有用的社交技能,來支援這樣的轉變。
寫到這兒,我想到了山姆。山姆是個能幹、能吃苦的男孩。他領導活動很有激情,同時也可以與其他孩子合作。差不多六歲九個月大的時候,他開始變得領導欲非常強。他每天都想把整個班級組織到他的活動中去。其他孩子常常都不理他,但這並不妨礙他繼續發號施令。我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觀察他是如何糾結、哄騙和操縱班級的。從週一到週五,我都在觀察山姆如何刻苦地成為“大老闆”。到了週五,他建了一個畜欄,還有一個可以開關的門。他一個個地找到每個孩子的興趣點,在畜欄裡養了小馬、驢、豬和牛。他的征服感溢於言表。
在形成這種新的圖景想像力時,小孩會在玩耍時卡殼。他們喜歡重複一種遊戲,或者長時間的佈景。我們需要仔細觀察孩子是在想像力中玩耍呢,還是需要我們補充點想法。弗萊婭•傑夫克在《幼兒時期的工作與學習》中,舉了一個例子,描述了在六歲孩子玩不動的時候,她建議馬戲團的動物要吃東西了。只需要一句話,老師就可以帶給玩耍無盡的可能。
在這個年齡段,我們還會遇到所謂的“第一個青春期”,他們要把禮物包起來送給別人;扮演結婚或者喝醉了;悄悄讓別人搗蛋;編歌嘲笑他人;壞笑;做傻動作;扮演年輕人;扮演被牽著的狗(主僕);賺錢;像飯店、商店、醫院、機場等主題遊戲;告訴朋友他們今天討厭誰;很多髒話;等等。有些孩子喜歡找到特別的玩伴成對玩耍。他們不再被排除在遊戲之外。當然,有必要用實事求是和正確的態度滿足所有行為和主題。“我們還記得幼稚園的方式。”“小學老師說孩子們需要在入學前知道他們幼稚園的方式。”雖然說小孩有這樣的經歷和衝動,他還是需要覺得周圍的世界是安全和正義的,還有其他人在幫助他。一次次地,我看到孩子們在堅實的愛中體驗界限時,那種感恩的態度。他們一邊想衝破這種舒適的界限,一邊又覺得有穩定性,並且在嘗試新的意識時有保障。
覺醒的思想
漸漸地,孩子們開始講關於神和永恆的話題。聽到這些談話真是幸運。如果我們可以保持這些想像力該多好啊!最近一次聽到關於永恆的談話是加餐時間。“永恆意味著1068!”一個孩子說。“不對,”另一個反對到:“永恆指的是一直持續下去。”
這就可以看出來,孩子們已經不局限於現在,他們開始經歷將來。有的孩子還把做的夢聯繫起來。有位媽媽就給我講了她孩子的夢。“維勒莉夢見幼稚園大門敞開,每個教室裡的人,甚至老師都長了翅膀!然後她看到每個人飛過走廊,打開小學大門,去看下教室裡是什麼樣的。”
過去的經歷也更容易被喚起。他們開始跟家長講在幼稚園聽到的故事,也會告訴我們他們頭腦中的臥室是什麼樣的。有個小孩對他媽媽說:“我不需要去奶奶家了。我隨時都可以見到她。”有些孩子可以表達出這種在頭腦中想事情的能力。有些孩子覺得這種能力太強,以至於壓過了其他能力,他們會說:“我覺得無聊。”“我很無聊”也可以理解為,“有些新的變化,但我不知道如何把它整合起來。”
然而,一旦孩子們開始意識到這樣的變化後,他們就要在各個方面施展這樣的才能。就像經歷其他改變一樣,他們也想把玩一下這項新的才能。他們喜歡在玩遊戲或晨圈時不做聲,只在腦袋裡想要念的詞。這鍛煉了他們內在聽詞的能力,讓圖景占主導地位。比如有個遊戲,叫“棕色的小芽”。
棕色的小芽在地裡熟睡
穿著他棕色的睡衣,睡得很香
冬國王發怒了,在頭上咆哮
但是棕色的小寶寶還會舒服得躺在床上
只是當春姑娘悄悄地來到庇蔭處時
從頭到腳都非常的輕
那個棕色的小芽探出腦袋
脫掉睡衣,從床上彈了起來
孩子們很喜歡圍著兩三個孩子,被毯子蓋起來,代表大地母親。我們用口型念這首詩,還做了冬國王咆哮和春姑娘踮起腳尖的動作,看毯子裡邊的孩子能否在對應的時間“探出腦袋,脫掉睡衣,從床上彈了起來”。當然,我們之前需要大聲念出來詩句,在玩很多次之後最後再用口型不發聲地念這首詩。
有天在玩的時候,我忘了其中一句。一個小男孩沉思樣的看著我,說:“你肯定是用腳在思考,以至於讓你頭大,連詞都忘了。”我想,“這不正是六歲孩子說的呀?他是在說我的狀態,還是他的狀態呢?”埃莫頓•史古爾在他的書,《孩子頭七年的生理學》中,很詳細的描述了孩子的成熟過程是如何從下往上發展的。他說:“孩子成熟的過程是從下邊開始的,是動態變化的,直到在腦袋中平靜下來。只要我們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他們知道我們對他們說的感興趣,我們就可以從孩子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最後,我想再次強調五歲半到七歲間兒童的巨大變化。此時兒童在身體、情感、社交與意識上都有很大的轉變。我也再次鼓勵家長和老師認真的聆聽並觀察孩子。請帶著濃厚的興趣,自行觀察幼稚園或家裡的大孩子。作為混齡班的老師,我們就是孩子度過轉型期的橋樑。孩子從模仿的年齡段,過渡到需要通過所愛的權威看世界的年齡。如果我們可以在孩子的“第一個青春期”,用想像力和治療性的工作回應孩子的活動,我們就運用了史代納博士提到的道德想像力。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樹立良好的道德基礎。我們必須讓孩子們早期所形成的堅強的意志找到合適的途徑發芽並成長。這總是很榮幸的,但有時也會有試探。
如果我們可以做到這些的話,我們對於孩子的興趣使得我們把他們的想像力和發展過程聯繫起來。這樣深深的帶著愛的興趣也讓孩子們到達新的高度。我們最有力的工具也許就是接受並潤色他們的問題、興趣、和需要。對於幼稚園中的大孩子,我們有勇氣在他們重大的轉型期陪伴他們,就已經是一項偉大的服務了。
留言列表